
《小时代》是正在上映的由郭敬明导演、编剧的电影。关于这部电影的风评,分歧很大。一花一世界,文学艺术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人类对于客观世界、心灵世界、理想世界的一种表达维度。十八九岁大学生的生活世界是电影《小时代》的取景场域,“80后”作家郭敬明虽年岁增长,从小说、杂志到电影,唱的依然是“青春调儿”,并且再一次聪明地抓住了自己的目标受众——数量庞大的青少年群体。幼稚和单纯、热情和盲目、生动和做作,是青春文艺的双面胶。同理,非理性、类型化、跟风,是郭敬明作品、琼瑶小说、汪国真与席慕蓉的诗歌、小虎队音乐等不同时代青春文艺流传的本质。青春有自己的属性,无罪可原。但是《小时代》却让很多人看到了青春之外的东西,产生了无法摆脱的不安。
作家和艺术家是“歌者”和“言者”,所以在古希腊人的眼里他们是特殊的人群,是上帝与人类沟通的使者,他们是人类世界里具有特殊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力的人,他们的存在,使人类具有消解迷惑、拥有希望的通道。 因此,真正聪明的作家和艺术家,不仅能够在五光十色的生活和丰富的大时代里敏锐地捕捉到具有特殊意义的形象,而且能够通过细腻的甚至微小的形象,表现、折射、反省、记录生活的深处和人性的深处,建构创作的景深。创作的景深取决于创作主体的修养。题材本无贵贱轻重,在一个修养深厚情怀壮阔的创作主体视野里,个体是群体的缩影,侧面是正面的延伸,角落是中心的背景,文艺创作每一个细节的选择和确定,都应该是形象的社会本质意义的扩大和加深。
矫枉过正是我们常常会犯的毛病,走过贫穷和物质短缺年代,进入物质相对丰富的时代,对于贫穷的恐慌更加强烈,物质占有的欲望更加迫切。“凌空高蹈”之不言已久矣。普通人或可目光和目标向下倾,作家和艺术家不能不为时代唱大风。 作为先知先觉的人群,作家和艺术家要有勇气、有才华,更要有情怀、有格调。沽名钓誉、追名逐利者请出列,浑浑噩噩、碌碌无为者也请走开。 |